服务热线

139-8889-9288

活动策划新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怒江路径

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掩映下的怒江大峡谷,风吹树林的“沙沙”声,溪流汇入怒江、澜沧江、独龙江的“哗哗”声,白鹭、灰头麦鸡振翅滑过江面破浪而去的声音,采摘草果的村民踏上归途的谈笑声……循着声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与社会和谐交融的画面丰富而生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和谐幸福美丽新怒江徐徐铺展,静谧而热闹的峡谷大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声音久久回荡,“春天的故事”持续演绎。

昔日盼温饱求生存,今天盼环保求生态

走进隐藏于半山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中排乡小龙村委会高补登村民小组,一个有着50多户傈僳族群众聚居的小山村,浓浓绿意迎面拂来,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崭新民居在绿树竹林中若隐若现,村间道路洁净平坦,无烟头纸屑,家家户户门前整洁,院落干净清爽,屋里收拾得整齐规范……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远离都市的边远小山村。村民余堂元告诉记者,村里通过村规民约划定门前“三包”范围,党员带头示范,各家各户落实,村民走在村里看到别家门前干干净净,自家门前不洁净,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就赶紧打扫,时间一长就养成了自觉搞好环境卫生的习惯。


从昔日在“脏乱差”中盼温饱求生存到如今的生态村,村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这一切,都得益于怒江州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持续推进。

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怒江州以建设美丽县城、美丽乡村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加大对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的整治力度,坚决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停乱摆、乱贴乱挂等现象,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打造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与此同时,怒江州还把生态文明示范州创建和加快推进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围绕“沿一江清水,建一条经济带,筑一道风景线,惠一方老百姓”,全面加大城镇治污力度。同时,怒江州全面启动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重点路域周边提质增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留住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正值草果收获季,独龙江两岸弥漫着浓郁的草果清香。献九当村的方新明家在高山峡谷间的密林中种了100多亩草果,记者采访当天,刚采摘下来的第一批草果很快被商贩收购一空,“一共7416斤,卖了33000多块钱!”一颗颗红彤彤的草果,衬着方新明幸福的笑脸;陆续采摘归来的村民,欢笑声荡漾在绿水青山间。


2013年独龙江乡推广草果种植技术时,一些村民开始种植草果。2019年,独龙江乡种植的6.869万亩草果,挂果面积达2.5375万亩,产量1250吨,产值1110万元,人均产量301公斤,户均产量1100公斤,人均收入2709元,日子越过越好。


像方新明一样靠吃“生态饭”过上好日子的村民,在怒江州还有很多。长期以来,怒江州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州各项工作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事业长足发展。同时融合生态和产业发展优势,着力培育峡谷特色生态产业,如今,草果产业已成为怒江州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产业。



2018年年初,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通过创新“景民合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发展以观鸟为主的生态旅游业,村民纷纷在家里开起了“观鸟客栈”。由于高黎贡山鸟儿种类繁多,其中不乏珍稀品种,“怒江百鸟谷”的影响力很快就扩散开来,吸引了不少国内摄影爱好者前来拍鸟。

从治山理水到显山露水,再到农旅结合,怒江州生态旅游产业逐步迭代升级,让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摘掉了贫困帽,奔向了小康路。

保生态防返贫,山青水绿幸福长

深居高山峡谷的孔明光一家过去一直延续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几亩旱地广种薄收,生活十分艰辛。在政府的关怀帮助下,孔明光改变观念,接受技术培训,开始种植草果。2017年,精心管护的15亩草果给他们家带来2.5万元收入。同年,他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享受门口就业、山上工作的国家惠民政策,从此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孔明光已成长为当地的一名林业技术达人,他说:“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业产业,造福子孙后代。”


孔明光一家的脱贫故事,是怒江州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缩影。截至目前,怒江州共选聘30643名生态护林员参与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管护,有效带动12.36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全州实施“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组建185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2万余名贫困人口参与怒江、澜沧江两岸生态修复治理,推进“怒江花谷”生态建设,与退耕还林、产业扶贫等有机结合,累计种植各类观赏苗木19.08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奠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基础。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087号